Lihua Group
立华帮助中心
立华彩印如何跻身中国印刷百强?
您可能会喜欢。

立华彩印如何跻身中国印刷百强?

立华彩印如何跻身中国印刷百强?
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、广阔的内需市场等优势,使得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不间断,并在不同层次上不断扩大。孙福助就是这些台商之一,现在他是立华彩印(昆山)有限公司的负责人,总资产超过4亿元。从他身上,我们可以看到台商在中国大陆的事业。

“在我们这行,除了我和我的女儿都是台湾人,其他人都是本地人。在我看来,他们是认真和果断的,”在大陆工作了20多年的台湾老板孙福助说。

上世纪80年代末,他只身从台湾来到大陆,1996年投资创作了立华彩印。20年来,孙福助实现了在中国大陆创业的梦想。在他的带领下,立华彩印从最初占地不到20亩、固定资产上百万元的小企业发展到总资产超过4亿元的“中国印刷百强企业”。

“创业不仅是赚钱,更是体验生活。最重要的是服务光明和勇气,”孙福助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采访时说。正是因为孙先生独特的眼光和果断的选择,立华彩印的业务拼图才能日臻完善。

北上“牌位”

上世纪80年代初,台湾劳动力成本上升,彭台画册印刷、保定画册印刷、张家口画册印刷、承德画册印刷、沧州画册印刷、画廊画册印刷、非黏性画册印刷等一批产业急需搬迁。当时,大陆改革开放向台商敞开了温暖的怀抱。自20世纪80年代末第一次台商赴大陆投资热潮以来,20年来,大量台资企业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迅速成长。1989年,孙福助跟随“潮流”来到大陆,带着梦想开始了在大陆的事业。当年冲破大地的“幼苗”已逐渐长成“参天大树”。

与其他选择“留在”珠三角的台湾老板不同,孙福助毅然在苏州昆山建厂。事实上,他一开始也在珠三角的耕作标签上,在台湾的老字号广东中山做丝网印刷,但规模较小,在这个过程中,他看到了隐藏在长三角的巨大潜力。”长三角地区拥有1%的土地和6%的人口,创造了18%的GDP,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。苏州昆山立华彩印厂,就像是一个处于市场中间的工厂。配送距离大大缩短,能够更快地为社会服务。这是孙福柱的介绍。

“成本”和“市场”是孙福助选择长三角的根源。他被优质廉价的人才资源和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所感动。但更重要的是,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的集群效应带来了非常明显的产业链效应。目前,已有多家台资企业进驻昆山。孙福助解释说,苏州聚集了从键盘到磁头、电源、显示屏、包装等全方位的电脑配件制造商,这很快凸显了该地区产品的成本优势,目前适合立华彩印服务的IT领域。

西进“抢位”

在看到惠普、戴尔、华硕等IT行业巨头投资西部,富士康、英达、广达、和硕等企业落户重庆、成都后,孙福助认为,作为这些客户的服务商,立华彩印必须立足长远战略,因此决定进军西南。

然而,与此同时,成都和重庆有不止一家彩色印刷公司。当纳利、宇通、正龙、侨坤、益华等知名印刷包装企业纷纷前来时,竞争压力依然存在。不过,孙福助对西南市场有着乐观的预期和充分的信心。他对IT服务的投资是最大的。总投资200亩厂房、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和顶级设备配置迄今已接近4亿元。

“从地理上讲,遂宁位于重庆和成都之间,距离两地各120公里。我们的客户主要分布在重庆和成都,因此我们可以更高效、更快地为客户服务。孙福助向记者表达了四川遂宁选址的初衷。在他看来,涉水越深,挑战就越大,机会就越多。”在我们的总体规划中,除了服务IT客户,遂宁工厂还将在高品质包装的方向上进行新的探索,“随着昆山、遂宁等地生产基地的建立,立华彩印的布局已经非常清晰。在孙福助看来,这是立华彩印未来拓展新业务的优势所在。

南伐中的“补充阵地”

立华彩印80%以上的客户是IT和电子行业的客户。他们大多来自台湾,所以孙福助不得不考虑“回台湾、回台湾”台湾印刷企业分工明确,很少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。他们的商业模式与日本印刷企业相似。印前、印后加工的各个环节分散在不同的专业领域。也就是说,不同的公司需要经过这个过程才能得到最终的产品。孙福助向记者解释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印刷业的区别。

在此基础上,早在西征前,孙福助就在台湾成立了研发中心,以台北为总部,培养了数十名优秀的设计师。它与昆山工厂分工明确,台湾主要提供设计服务。”我们可以自信地告诉客户,立华彩印拥有一支专业的设计开发团队,可以做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。其实,这也是为了减轻客户的负担。孙福助坦言,包装设计版权归谁所有,决定了包装产品的印刷权。此后,Sun还在美国建立了设计研发中心,直接与客户联系。

创新不是发明,而是在现有基础上做出的改变,是在核心业务基础上的延伸关系,积极开拓市场。在孙福助看来,“跟上客户的步伐,生产出适合不同地区、不同客户的产品,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”,其实立华彩印的产业转移轨迹,正是一大批企业北移、西移、内移乃至发展的缩影向外。